今年4月李強在金山調研時,了解當地企業研發的水體治理與水生態修復技術
時隔兩年后,李強再次擁有了“河長”身份。
8月31日下午,上海召開河長制工作電視電話會議,李強首次以“市總河長”身份在會上亮相。由此,上海也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采取“雙河長”制,由黨政一把手共同出任總河長的省市之一。
這場面向全市街鎮的會議,早在一個多月前已有伏筆——7月初,李強在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已經表示,接下來上海要就河長制專門開會,把河長制落到實處。當時他已透露,自己作為市委書記,有意和市長一同出任總河長。一個多月后,李強解釋說,和應勇市長一道擔任全市的總河長,就是希望全市7787名各級河長,3441名民間河長、河道監督員一道,共同負好這個責任,“向全市傳遞一個明確信號,治水工作需要黨政齊動員,全社會共同努力!”
對李強本人來說,對“治水”問題的特別關注,已經持續多年。
2013年,李強擔任省長的浙江省,就率先力推全面河長制。這年11月起,浙江省明確由各級行政官員擔任河長,到年底,從省到鄉鎮,全省至少有1500名河長開始“上崗”工作。
同時,浙江推行的“五水共治”,亦將河長制放到特殊位置。2014年3月,浙江日報曾報道李強針對“五水共治”的一系列調研,其中寫道:“李強十分關注‘河長制’實施情況。每到一處,他先問‘河長是誰?’”
當時,李強曾表示,“河長制”是治水的基礎性制度,河長要切實承擔起職責,積極探索所轄河道的有效治理方案,確保這一管理模式長效開展。在浙江期間,河長是否“切實承擔起職責”,被李強反復掛念。
2016年6月,轉任江蘇省委書記的李強仍對治水問題念茲在茲。當年7月,李強在江蘇的頭幾次調研里,就多次提到治水問題。之后更是在會議中、調研時反復強調治水的重要性,他力推的”兩減六治三提升”環境整治行動中,治水就占了很大分量。
到了上海,這樣的傳統仍在延續。解放日報?上觀新聞的梳理顯示,李強每一次在郊區調研時,都不忘“看水”;在不同場合談到生態環保問題時,亦都會提及上海水環境治理問題,還專門安排過集中調研。
顯然,曾在蘇浙滬多地任職的李強身上,確有某種特殊的“治水情結”。而對上海來說,治水問題相當程度上也是城市綜合治理問題的一個縮影。
此前的多個場合,李強已數次強調生態環境之于上海的意義。他曾表示,上海要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,污染防治既是“三大攻堅戰”之一,也是“我們需要補齊的一個短板”。
在水系眾多的上海,治水又是長期的重任?!八巧虾3鞘信d盛的命脈所在、城市活力的靈性所在、城市品質的魅力所在?!崩顝娬f。
到2018年底,上海要全面消除河道黑臭,2020年要力爭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。李強坦言,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付出很多努力,而在目前,“河道黑臭現象尚未全面消除,水質尚未實現根本性好轉,影響水質的污染源尚未徹底消除”。
“黑是看得到的,臭是聞得到的?!?月初,他在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說。一個多月后,他再次強調,“老百姓看水環境,往往不只是看公布的檢測數據,聽我們的自我評價,而是更直觀地看水到底清不清,聞起來到底還臭不臭,水里有沒有魚在游?!?br/>對于治理者而言,這種來自民間直觀感受的評價,往往比數據指標更為嚴格。李強曾在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直言,“不是哪個局長下去游泳就行了。老百姓要看到河里的魚能不能吃,河里的魚能吃了,那水質就好了?!倍衲甏汗澓笤诔缑鲘u作過的比喻,亦被他多次重提:
“衡量生態環境好不好,就是要看鳥的翅膀往哪里飛、魚的尾巴往哪兒游?!?/span>
李強坦言,水里的問題,本質上是岸上的問題,“是我們的生活方式、生產方式的問題”;為此,治水既需要解決水里的問題,更需要從岸上著手,重在源頭的產業規劃、污染源控制,重在各項管理措施的落地夯實。
在這個意義上,河長制既被視作“新時代治水的總抓手”,也自然而然地被定位為一項“硬任務”。
“一河之長,分量很重,意味著責任和承諾,檢驗著能力和作風?!崩顝娨浴翱偤娱L”的身份說,河長制本質上就是責任制,“絕不是可有可無地‘掛掛名’,而是要實實在在地去種好自己的‘責任田’” 。
一個多月前,李強曾在全市大會上談起自己對“掛名河長”的擔心,并表示下一步既要設計一些激勵措施,也要有相應的問責措施?!安荒苷f擔任河長一年了,這個河越來越臭,你也不清楚?!彼f,“如果不負責任,那這個河長該處分要處分,該免職要免職,該調離要調離?!?br/>至于如何當好河長,“總河長”亦提出了具體的方法和要求:一方面要因河施策、“一河一策”,并做到“心中有數”“把脈會診”“掛圖作戰”“全程督戰”,體現強烈的崗位意識和責任意識;一方面也要強調協調協同、綜合施策,尤其是水岸聯動、條塊聯動、區域聯動,彌補漏洞,形成合力。
至于如何當好河長,“總河長”亦提出了具體的方法和要求:一方面要因河施策、“一河一策”,并做到“心中有數”“把脈會診”“掛圖作戰”“全程督戰”,體現強烈的崗位意識和責任意識;一方面也要強調協調協同、綜合施策,尤其是水岸聯動、條塊聯動、區域聯動,彌補漏洞,形成合力。
此外,一些地方已經探索的“民間河長制”,亦得到認可,并要求在全市推廣。李強表示,治水沒有“局外人”,做成此事需要“讓民間河長更有用武之地,讓廣大市民共同盡責出力,讓各方面有序參與監督”。
顯然,這些對治水提出的要求——人盡其責、高度協同、有效動員,同樣適用于上海城市治理的其他方面,甚至可被視作超大城市治理的普遍法則。條塊協同不足,上下游間、不同區域間聯動不夠等問題,也是城市治理普遍需要彌補的短板。
而對承接了具體任務的河長們來說,提給他們的要求,也可視作提給各級領導干部在各項工作中的普遍要求。李強表示,每個河長都要“舍得‘真金白銀’、敢于‘真刀真槍’”,把自己“擺進去,看一看、問一問、想一想”——
“看一看我們在這當中,到底是加了分還是減了分?
“問一問我們所負責的水域、所承擔的河流,到底經不經得起抽查、檢查?
“想一想怎么再加把勁,怎么把抓治根治本、抓常態長效的工作做得更實?”
解放日報 上觀新聞原創稿件
作者:朱珉迕